14 文件操作之文件定位与缓冲
在 C 语言的文件操作中,文件定位和缓冲是两个非常重要的概念。它们直接影响着文件的读写效率和程序的执行效率。本节将深入探讨如何在文件中进行定位,以及缓冲机制的工作原理。
文件定位
文件定位涉及到如何在打开的文件中移动文件指针。C 语言为文件定位提供了一些标准函数,最常用的函数是 fseek()
、ftell()
和 rewind()
。
1. fseek()
fseek()
函数用于移动文件指针到指定的位置。其函数原型如下:
1 | int fseek(FILE *stream, long offset, int whence); |
stream
:文件指针。offset
:要移动的字节数。whence
:基准位置,可以是:SEEK_SET
:从文件头开始。SEEK_CUR
:从当前位置开始。SEEK_END
:从文件末尾开始。
示例:
1 |
|
在上面的例子中,我们打开一个文件并移动文件指针到第 10 个字节的位置,然后打印当前指针位置,接着我们将指针移动到文件末尾并输出其位置。
2. ftell()
ftell()
函数用于获取当前文件指针的位置,其原型如下:
1 | long ftell(FILE *stream); |
它返回当前文件指针的字节偏移量。如果出错,返回 -1
。
3. rewind()
rewind()
函数用于将文件指针移动到文件开头,其原型如下:
1 | void rewind(FILE *stream); |
与 fseek()
不同,rewind()
不需要偏移参数。
示例:
1 |
|
总结文件定位
- 使用
fseek()
可以灵活控制文件指针的位置。 ftell()
用于获取当前指针位置,而rewind()
用于返回文件开头。- 文件定位在处理大文件、随机访问数据时非常有用。
文件缓冲
文件缓冲是一种提高 I/O 性能的机制。C 语言的 stdio.h
提供了缓冲文件的功能,允许 C 语言在内存中临时存储数据,从而减少对磁盘的访问次数。
缓冲类型
C 语言中的文件指针可以是三种缓冲模式之一:
- 全缓冲(Fully Buffered):在进行大块数据 I/O 时,数据会先被存储到一个大缓冲区中,直至缓冲区满后再写入到磁盘。
- 行缓冲(Line Buffered):输出缓冲会在每次遇到换行符时或者缓冲区满时写入数据。
- 无缓冲(Unbuffered):每次 I/O 操作都直接访问磁盘,不使用缓冲区。
函数 setvbuf()
setvbuf()
函数用来设置文件流的缓冲模式,其原型如下:
1 | int setvbuf(FILE *stream, char *buf, int mode, size_t size); |
buf
:自定义缓冲区,如果为NULL
,则使用系统默认缓冲区。mode
:指定缓冲模式,可以是_IOFBF
(全缓冲)、_IOLBF
(行缓冲)和_IONBF
(无缓冲)。size
:缓冲区的大小。
示例:
1 |
|
结论
文件定位和缓冲是 C 语言文件操作中不可或缺的部分。合理地利用 fseek()
、ftell()
、rewind()
可以让我们高效地处理文件。而理解缓冲机制能够极大地提升 I/O 性能,尤其是在处理大量数据时。接下来的内容将会探讨如何处理文本与二进制文件,为你在文件操作的进一步探索打下基础。
14 文件操作之文件定位与缓冲