6 转化器(Transformer)架构

在上一篇文章中,我们讨论了自然语言处理的基础知识,这为我们理解转化器架构奠定了基础。现在,我们将深入探索转化器(Transformer)模型,这是现代自然语言处理技术的核心。

什么是转化器(Transformer)?

转化器架构由谷歌在2017年提出的,主要用于处理序列数据,尤其是自然语言。这种架构的提出标志着序列到序列学习(S2S)的一个新纪元。相较于传统的循环神经网络(RNN)和长短时记忆网络(LSTM),转化器具有更强的并行处理能力和更好的长距离依赖建模能力。

转化器架构主要由两个部分组成:编码器解码器。在许多应用中,特别是机器翻译中,编码器处理输入序列,解码器生成输出序列。

编码器和解码器

转化器的编码器由多个相同的层叠加而成。每个编码器层包括两个子层:

  1. 多头自注意力机制 (Multi-head Self-Attention)
  2. 前馈神经网络 (Feed-Forward Neural Network)

解码器的结构与编码器相似,但有一个额外的子层,其作用是利用编码器的输出生成目标序列。解码器层的结构如下:

  1. Masked Multi-head Self-Attention:通过掩蔽机制防止模型查看未来标记。
  2. 多头自注意力机制:使用编码器的输出。
  3. 前馈神经网络

自注意力机制

自注意力机制是转化器中的核心概念。它允许模型在处理输入的某一个部分时,考虑输入的所有其他部分。

设定一个输入序列 $X = [x_1, x_2, …, x_n]$,在自注意力机制中,每个输入 $x_i$ 的表示可以通过以下步骤计算:

  1. 计算查询(Q)键(K) 和 **值(V)**:
    $$ Q = W_Q \cdot X $$
    $$ K = W_K \cdot X $$
    $$ V = W_V \cdot X $$

  2. 计算注意力权重
    $$
    \text{Attention}(Q, K, V) = \text{softmax}\left(\frac{Q K^T}{\sqrt{d_k}}\right) V
    $$
    其中,$d_k$ 是键向量的维度,用于缩放,以防止在计算 softmax 时数值过大。

  3. 合并多头注意力
    为了让模型学习到不同的关注点,使用多个注意力头,公式为:
    $$
    \text{MultiHead}(Q, K, V) = \text{Concat}(\text{head}_1, \ldots, \text{head}_h) W_O
    $$

编码器结构

编码器由多个相同的层叠加而成,每層包含上述提到的自注意力和前馈神经网络。每个子层后连接一个残差连接和层归一化(Layer Normalization):

$$
\text{Output} = \text{LayerNorm}(X + \text{Sublayer}(X))
$$

在这里,Sublayer表示自注意力或前馈神经网络。

解码器结构

与编码器相似,解码器也是由多个层组成。每个解码器层包含三个子层,并在最后连接了残差连接和层归一化。解码器通过使用编码器的输出及其自身的输入生成下一个字词。

使用案例

让我们分析一个简单的例子——机器翻译。

假设我们希望将一句英语翻译成法语。我们会将英语句子输入模型,在编码器中处理后,生成一个上下文表示。然后,解码器通过生成法语单词一步步构建翻译。这个过程会持续进行,直到遇到特殊的“结束”标记。

Python 示例代码

下面是一个简化的示例,展示如何使用TensorFlow构建一个简单的转化器模型。

1
2
3
4
5
6
7
8
9
10
11
12
13
14
15
16
17
18
19
20
21
22
23
24
25
26
27
28
29
30
31
32
33
34
35
36
37
38
import tensorflow as tf
from tensorflow.keras import layers

# 定义编码器
def create_encoder(input_shape, num_heads, ff_dim):
inputs = tf.keras.Input(shape=input_shape)

# 自注意力层
attention = layers.MultiHeadAttention(num_heads=num_heads, key_dim=ff_dim)(inputs, inputs)
attention = layers.LayerNormalization(epsilon=1e-6)(attention + inputs)

# 前馈网络
ff = layers.Dense(ff_dim, activation='relu')(attention)
outputs = layers.Dense(input_shape[-1])(ff)

return tf.keras.Model(inputs, outputs)

# 定义解码器
def create_decoder(input_shape, num_heads, ff_dim):
inputs = tf.keras.Input(shape=input_shape)

# 自注意力层
attention1 = layers.MultiHeadAttention(num_heads=num_heads, key_dim=ff_dim)(inputs, inputs)
attention1 = layers.LayerNormalization(epsilon=1e-6)(attention1 + inputs)

# 与编码器输出的注意力层
attention2 = layers.MultiHeadAttention(num_heads=num_heads, key_dim=ff_dim)(attention1, encoded_output)
attention2 = layers.LayerNormalization(epsilon=1e-6)(attention2 + attention1)

# 前馈网络
ff = layers.Dense(ff_dim, activation='relu')(attention2)
outputs = layers.Dense(input_shape[-1])(ff)

return tf.keras.Model(inputs, outputs)

# 实例化模型
encoder = create_encoder((None, 256), 8, 512)
decoder = create_decoder((None, 256), 8, 512)

总结

转化器架构的引入极大地推动了自然语言处理的进步。通过使用自注意力机制以及编码器-解码器的结构,模型能够更好地理解和生成语言。在下一篇文章中,我们将深入探讨如何获取训练数据,为模型训练做好准备。

通过本篇教程,相信您对转化器(Transformer)架构有了一个清晰的认识,并且了解了其在自然语言处理中的重要性。接下来,我们将继续探索模型训练的数据获取策略,帮助您全方位掌握这项技术。

6 转化器(Transformer)架构

https://zglg.work/chatgpt-principle-zero/6/

作者

IT教程网(郭震)

发布于

2024-08-10

更新于

2024-08-11

许可协议

分享转发

交流

更多教程加公众号

更多教程加公众号

加入星球获取PDF

加入星球获取PDF

打卡评论